信息时代,不但战争变成了信息战,考试也是一场信息的较量。如果你只知道埋头苦读,而忽略了对于报考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关注,也就失去了一个了解报考情况的途径,从而在迷茫中影响自己的报考。
有些同学认为院校排名就是报考难度,显然这是极不科学的,合理的结论应该建立在对往届招生信息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数据出发,估测自己意向院校对于自己的报考难度哦~
1
计划招生人数
计划招生人数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通常情况下,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
2
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但是足够帮助你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
3
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大家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
4
报录比
报考人数除以录取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能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鞭策自己加倍努力。
5
推免人数
很多同学认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
每年每个院校都会公布自己当年的推免招收的名单,大家可以留意各院校研究生官网的信息,用当年计划招生总人数减去推免的人数,剩下的名额一般就是考研招收的名额了。
6
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此外,复试线还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
7
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
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1) 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2) 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8
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初试成绩能够多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录取结果,就要看总成绩的计算公式,看看其中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就不看重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在这里提供一个学长学姐亲测有效的一个测试自己报考院校难度的终极方法——去做做自己想要报考的院校的试题,看看以你自己的基础,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在剩下的时间内,是否有把握可以提升至真题要求的水平。
另外有些童鞋可能会说自己的考研院校并不公开真题,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大家可以试试找找同层次的院校的试题测试或者参考复习,大家要相信,各科的知识是共通的,再怎么考也不至于跑出知识本身,所以大家不妨试试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各大相关网站。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
(责任编辑:联考网(liankao.net))